西安服务热线:029-87882798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1.一体化氟化工领军企业,制冷剂占比高达七成

    1.1.老牌氟化工龙头,一体化优势显著

    专业从事氟化工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股份制民营企业。浙江三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2001年,自成立以来专注于氟碳化学品和无机氟产品等氟化工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于2019年在上交所成功挂牌上市,以“成为全球领先的氟产品提供者”为发展目标,致力于HFCs制冷剂、发泡剂品种、氟聚合物及氟精细化学品的开发和生产。

    产品系列丰富,一体化优势显著。公司拥有有机氟、无机氟两大系列产品,现有制冷剂包括HFC-134a、HFC-125、HFC-32、HFC-143a、HCFC-22和HCFC-142b等单质制冷剂以及R410a、R404A、R407C、R507等混配制冷剂;氟发泡剂HCFC-141b产能3.56万吨;无水氢氟酸13.1万吨(浙江三美3.1万吨、江苏三美5万吨、福建东莹5万吨)。

    胡荣达、胡淇翔父子为实际控制人。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现任董事长胡淇翔及其父胡荣达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其中胡荣达先生为公司创始人兼控股股东,直接持有公司37.83%的股份,胡淇翔先生直接持有公司16.99%的股份。父子二人通过武义三美投资有限公司间接持有公司8.02%的股份,合计控股62.84%,公司股权相对集中,结构较为稳定。

    三美股份研究报告:一体化氟化工受益于制冷剂周期反转

    子公司产供销各司其职。目前公司拥有8家全资子公司、1家控股子公司及2家参股公司。浙江三美、江苏三美、福建东莹为三大生产基地,子公司三美销售负责三基地产品的销售;重庆三美负责国内西部市场的开发建设;上海氟络负责东南亚市场的出口贸易及国内“三美牌”汽车制冷剂的品牌建设与销售;三美制冷负责“三美牌”家用空调制冷剂市场的品牌建设与销售;广东氟润负责广东省市场的市场开发建设。此外,公司通过联营企业积极拓展产能及经营范围,公司参股的森田新材料蚀刻材料项目试生产成功,正全面开启新市场;而与江苏华盛合资设立的盛美锂电则专注于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项目的开展。

    1.2.周期底部复苏,盈利状况改善

    氟化工周期触底逐渐复苏,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增长。公司业绩表现与宏观经济运行周期及下游行业运行周期密切相关:2017年至2018年,受益于宏观经济稳中有进、化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安全及环境污染防治政策趋严以及下游需求回升等有利因素,氟化工产品价格中枢持续抬高,行业龙头企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在此期间公司业绩表现亮眼,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水平持续向好。公司于2018年达到近年业绩峰值,年内实现营业收入44.54亿元,同比增长14.2%;实现归母净利润11.08亿元,同比增长16.1%。2019年至2020年,受2017-2018年行业景气上行周期和2020年配额基准年到来影响,氟制冷剂供给侧产能增速过快并高于需求增速。行业内为抢夺三代制冷剂配额而低价竞争,产品价格出现大幅下跌,公司销售量增长乏力。受疫情和HFCs制冷剂景气度下行影响,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21亿元,同比下降30.9%;实现归母净利润2.22亿元,同比下降65.7%。

    2021年,受到我国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国内经济恢复,上游价格支撑叠加下游需求回升。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48亿元,同比增长48.8%;实现归母净利5.36亿元,同比增长141.7%。2022年,时值三代制冷剂配额基准线最后一年,产能扩张和“价格战”即将落幕,制冷剂价格回升,盈利状况得到改善。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68亿元,同比增长37.6%;实现归母净利润4.62亿元,同比增长90.0%。

    氟制冷剂为公司营业收入及毛利润的主要支撑。营业收入方面,2021年氟制冷剂、氟发泡剂及氟化氢三大板块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7.97%、6.58%和15.17%。毛利润方面,受益于HFCs制冷剂产品价格同比大幅上涨,公司氟制冷剂业务利润占比由2020年41.61%回升至2021年82.70%;氟发泡剂业务利润占比由2020年49.69%下降至2021年10.03%,主要因HCFC-141b外销量减少且产品价格同比降低。2020年至2021年,公司制冷剂业务毛利率同比提升16.2pct至25.1%,氟发泡剂业务毛利率同比下降17.97pct至36.04%。

    期间费率水平持续降低,研发费用稳定增长。2021年公司期间费率为4.73%,较2019年下降3.75pct。2022年前三季度期间费率为0.39%,预计主要因汇率波动计提汇兑损益影响公司财务费用。近年来公司研发费用稳定增长,研发费用率略有下降。

    2.强力国际公约推动限控,氟碳化合物底部复苏

    2.1.强有力国际公约及国际共识推动氟碳化合物替代

    环保国际公约及国际共识推动氟碳化合物淘汰替代。氟碳化学品主要用作制冷剂,用于工商、家电、汽车等领域,产品主要包括氟氯烃(CFCs)、含氢氯氟烃(HCFCs)、氢氟烃(HFCs)、含氟烯烃(HFOs)等,除此之外,氟碳化学品还可用作发泡剂、灭火剂、精密器件清洗剂以及氟化工原料等。为保护臭氧层,《关于消耗臭氧层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于1987年缔结,在公约设定的法律框架下全球开展保护臭氧层的行动,逐步限制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的CFCs的生产及消费。2016年通过的《基加利修正案》将HFCs纳入《蒙特利尔议定书》管控范围。议定书签订以来各国纷纷展开对CFCs、HCFCs以及HFCs类物质替代品的研究。

    含氟制冷剂可以根据环保性分为四代。臭氧层消耗潜值(ODP:以CFC-11的臭氧破坏影响作为臭氧层消耗潜值的基准)和全球变暖潜值(GWP:以CO2作为参照气体并设定其气候变暖潜值为1)是衡量环保性的重要指标:最早出现的第一代制冷剂是以CFC-11为代表的氯氟烃类(CFCs)类物质,氟氯烷烃被认为是导致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因素,目前已被禁用;第二代制冷剂氢氯氟烃(HCFCs)类物质虽然对臭氧层的破坏较小,但仍然会造成温室效应,目前发达国家已全面禁用;第三代制冷剂氢氟烃(HFCs)类物质兼具优秀的制冷效能与环保特性,但大量使用仍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目前全球范围正处于淘汰初期;第四代制冷剂主要是指氢氟烯烃(HFOs)类物质,该类物质对气候的危害极低,受制于生产成本及技术限制该类产品尚未在发展中国家广泛应用。

    2.2.HCFCs配额加速削减,供需缩紧支撑盈利提升

    我国HCFCs类物质已步入淘汰中期。生态环境部于2022年12月发布的《关于核发2023年度消耗臭氧层物质生产和使用配额的通知》对我国二代制冷剂的生产和使用提出进一步限制。2023年度我国拟核发HCFCs生产配额21.48万吨,较2022年削减27%,较2013基准削减50%。其中包括HCFC-22生产配额18.18万吨、HCFC-142b生产配额0.94万吨、HCFC-141b生产配额2.11万吨,分别较2022年削减19%、33%、59%,较2013年基准削减41%、59%、77%,部分HCFCs削减加速。而用于生产新型制冷剂、氟聚合物等非ODS用途的HCFCs,不受生产配额限制。

    公司HCFCs配额情况:公司2023年获得HCFC-22生产配额0.95万吨、HCFC-142b生产配额0.17万吨、HCFC-141b生产配额1.45万吨,分别较2022年削减19%、33%、48%,较2013年基准削减23%、59%、58%。HCFC-22、HCFC-142b占全国配额比重保持稳定,近年来分别维持5.3%、8.2%,HCFC141b占全国配额比重由2019-2022年的55%提升至2023年的68.9%,配额集中度进一步增强。

    HCFC-141b:配额集中度提升。HCFC-141b是我国聚氨酯(PU)泡沫塑料行业普遍使用的物理发泡剂,也可作为清洗剂以及PVDF、HFC-143a的生产原料。由于在HCFC系列产品中ODP(0.11)最高,蒙特利尔多边基金执委会鼓励优先淘汰,中国分两阶段根据消费领域依次禁用。根据生态环境局:1)中国PU泡沫行业HCFC-141b消费量2013年冻结于基线水平5392.2吨ODP,于2026年实现发泡剂HCFC-141b完全淘汰。我国拟2023年7月1日起禁止以HCFC-141b为发泡剂生产保温管产品、太阳能热水器产品,剩余待淘汰HCFC-141b消费量分别为为2000吨、100吨。2)中国清洗行业HCFC消费量2013年冻结于基线水平494.2吨ODP,于2026年实现清洗剂HCFC完全淘汰。我国拟2023年7月1日起禁止以HCFCs为硅油稀释剂或清洗剂的一次性医疗器械产品,剩余待淘汰HCFC为150吨。中国2023年HCFC-141b生产配额21095吨,内用生产配额仅10749吨。公司作为国内唯二获HCFC-141b配额的企业,且生产配额占比68.9%、内用生产配额占比64.8%,市占率提升。

    HCFC-22:市场份额向头部企业集中,盈利能力有望逐步提升。HCFC-22目前下游需求主要来自氟聚合物中间体四氟乙烯(TFE)以及HCFC-22空调维修。随着2023年二代制冷剂加速削减,HCFC-22生产资质的稀缺性提升,根据百川盈孚,HCFC-22产能CR3达60%,配额支撑下企业挺价,HCFC-22盈利能力有望逐步提升。

    HCFC-142b:价格回落至常态,142b-PVDF一体化布局。HCFC-142b主要用于生产PVDF。2021年受益于PVDF供不应求,原料142b实现10倍以上涨幅。由于2022年PVDF大规模投产,且产能大部分配套原料142b,142b及PVDF供给宽松预期较强,目前价格双双回落。公司积极挖掘142b非ODS用途,向下游一体化布局0.5万吨PVDF。

    2.3.HFC三年配额战落幕,行业景气周期有望开启

    HFCs类物质作为第三代制冷剂近年将持续占据我国制冷剂主导地位。第三代制冷剂以HFC-134a、HFC-125、HFC-32及HFC-245fa为主要代表,其ODP值为0,GWP值较二代制冷剂显著下降。该类制冷剂与HCFCs类制冷剂在制冷量、压力等方面非常接近,在房间空调、小型商用空调等下游领域已实现对HCFCs类制冷剂的全面替代。目前HFOs类物质因具有零ODP和极低的GWP,被认为是未来可替代HFCs类产品的新一代制冷剂,在欧美市场受到广泛推广。受制于生产成本及专利限制,该类产品短期内或难以在我国应用。

    根据《基加利修正案》,我国HFC限控基线值或由100%的HFC三年均值(2020-2022)的二氧化碳当量及65%的HCFC基线淘汰量的GWP值组成,2024年配额将冻结在基线以下,自2029年开始削减,2045年削减80%。为获取稀缺的生产资质,过去3年国内各氟制冷剂厂商积极扩产、低价竞争,导致以R32为代表三代制冷剂产品暂时面临产能过剩和竞争激烈的局面。目前三代制冷剂的配额基线年已过,制冷剂回归成以供需关系主导的市场,随制冷剂传统旺季到来,供应过剩局面有望得到逐步改善,制冷剂价格已步入增长区间,龙头企业盈利能力有望持续修复。车用制冷剂前景广阔,HFC-134a竞争格局向好。HFC-134a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中低温环保制冷剂,常用于车用空调、工商业用制冷系统,也可用于混合制冷剂如R404、R407C等的配置。据公安部,2022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为3.19亿辆,同比增长5.63%,2010-2022我国汽车保有量CAGR为11%,目前国内外汽车空调系统普遍使用R134a制冷剂,初装和维修市场前景广阔。此外,R134a国内生产厂家有限,行业有效产能30万吨,公司具有134a产能6.5万吨,市占率第一(22%)。三代制冷剂配额落地后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HFC-32为公认未来主流空调制冷剂,高份额低成本龙头低价竞争下供给有所出清。HFC-32下游应用集中于家用空调领域,HFC-32可以直接作为空调制冷剂使用或与R125混配为R410a制冷剂使用。据国家统计局,2022年空调产量为2.22亿台,同比增长1.85%,随着家电消费的复苏以及地产政策的回暖,家用空调新装及再添加需求有望回升。R32考虑单位用量参数后的修正GWP值较R22、R410a具明显优势,市场和政策驱动下R32空调在家用空调市场已具备头部地位。2020-2022基线年间,R32高份额低成本龙头为了未来市场份额低价冲量,各厂商微利或亏损运行,成本不具优势的小企业面临淘汰,行业集中度提升。

    冷链、冷库混配工质重要组分,HFC-125前期扩产较少。R125是混配工质R404a、R407c、R410a、R417a、R507a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可以作灭火剂用于替代R1211和R1301。随着环保、能效要求日益加码,R410a(50%R32、50%R125混配)空调市占率逐渐下降。而R404a(44%R125、52%R143a、4%R134a混配)、R507a(50%R143a、50%R125混配)替代R502用于中低温的新型商用制冷设备如超市冷冻冷藏柜、冷库、冷链,将受益于我国“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R125前期扩产较少,行业格局相对分散,公司市占率在15%左右。根据产业在线,R125原料四氯乙烯进口订采占比较高,供给波动性较大,弱势市场环境下,R125价格受原料影响较大。

    3.产业链上延下拓,氟化工多点开花

    公司在建项目丰富:向上布局一体化,远期形成30万吨无水氢氟酸产能,为公司发展保驾护航;向下探索新材料,投资布局电子级氢氟酸、氟聚合物、氟精细化学品,打开未来成长空间。

    3.1.上延:扩建无水氢氟酸,保障氟原料供给

    无水氢氟酸(AHF)是氟化工行业的重要原料。氟化氢是氟盐、氟制冷剂、氟塑料、氟医药及农药所必须的氟来源。2021年氟烷烃用氢氟酸占总消耗量的64.6%,含氟精细化工约占13.6%。从制冷剂升级换代的角度来看,在二代制冷剂向三代制冷剂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制冷剂中的氟元素质量比例显著提升,制冷剂厂商对于氢氟酸等含氟初级产品的需求只增不减。此外随着氟聚合物和氟精细化学品的广泛应用,无水氟化氢作为最基础的氟化工产品,需求不断提升。

    萤石硫酸法制AHF原料供给释放受限,选化一体与氟硅酸法制AHF少量补充。工业上常用98%浓硫酸、105%浓硫酸与酸级萤石精粉(氟化钙>97%)反应生产AHF来获取氟元素。核心原料萤石为不可再生的稀缺战略资源,供给释放受限于环保政策及安全检查。此外,金石资源选化一体项目落地预计可补充AHF30万吨,氟硅酸法制取AHF亦可补充少量产能。根据百川盈孚数据,2021年我国无水氢氟酸产能达到249.9万吨/年,实际生产量约165.1万吨。国内氢氟酸价格在供需关系影响下震荡上行。2005至2016年,我国氟化氢行业产能急剧扩张,并迅速成为世界第一大氟化氢生产国。但在2008-2016年间,国内氟化氢产能过剩,利用率开始大幅下降,中小企业大量出现胀库情况,且其环保问题引起相关部门注意。2016至2018年,政策持续高压使落后的中小企业退出市场,出清产能,氟化氢利用率逐年提高,市场回暖。2019年由于下游需求端缺口减小,氢氟酸价格下跌。2020-2022年由于原材价格高、下游市场回涨,氢氟酸又出现供应紧张的情况,价格回升。2023年,三代制冷剂配额战结束,下游制冷剂厂商降负挺价,氢氟酸需求量降低,价格有所下行。随着氢氟酸下游传统旺季到来,氢氟酸价格有望回升。

    公司实现AHF原料自给,关联企业覆盖部分萤石需求。公司现有AHF产能13.1万吨,在建及待建产能共16.9万吨,可部分满足公司含氟产品的生产需要。此外公司关联方三联实业、金山萤石可保证公司部分萤石供给。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萤石粉采购均价为2437.34元/公斤,低于市场均价2650元/公斤,具有一定原材料成本优势。

    3.2.下拓:布局含氟新材料,打开成长空间

    3.2.1.电子级氢氟酸

    电子级氢氟酸又名高纯度氢氟酸,是半导体通用湿电子化学品之一。我国湿电子化学产品主要有过氧化氢、硫酸以及氨水和氢氟酸等。“十三五”期间我国湿电子化学品消费结构,硫酸占比31.24%、过氧化氢占比29%、氨水占比8%、氢氟酸占比5%,属较重要的湿电子化学品原料。电子级氢氟酸主要用于集成电路、太阳能光伏及液晶显示屏三大领域的芯片清洗和腐蚀,是光伏和半导体行业生产过程中应用最多的关键性基础化工材料之一,还可以作为分析试剂制备高纯度的含氟化学品。其中,集成电路领域为最大下游应用领域,占比约47%。

    电子级氢氟酸生产门槛相对较高,目前国内具备大规模生产能力的企业较少。电子级氢氟酸一般是由无水氢氟酸经化学预处理、蒸馏提纯及超滤后制得。电子级氢氟酸成本虽然只占芯片制造成本的1.2%,但其品质对集成电路的成品率、电性能及可靠性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故而其生产门槛较高,在其生产、测试、包装及运输等各环节均有严格的管控制度来保证其质量。全球高纯度电子级氢氟酸的生产技术及供给主要被Stella、大金、森田化学等日企掌握,而国内生产技术及生产能力相对薄弱。我国高纯度电子级氢氟酸逆势而上。近年来,以三美、多氟多、巨化等为代表的数家高端电子化学品企业开始布局或扩充电子级氢氟酸产能,部分已突破UPSS、UPSSS高端半导体级别。根据《中国电子级氢氟酸市场研究与投资价值报告2022版》,目前全球电子级氢氟酸年产能约35万吨左右。其中国内电子级氢氟酸年产能24万吨,占全球份额68.6%。在“中国芯”趋势推动、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的指引下,国内电子级氢氟酸企业将大力推进“产学研”用平台建设,建立集科研、生产、智能控制为一体的专业电子化学品配套体系,我国高纯度电子级氢氟酸的研发水平及产能预期将进一步提高。

    联手日本森田试水电子级氢氟酸领域。公司于2003年与日本森田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共同设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森田新材料,采用日本森田技术投资建设2万吨蚀刻级氢氟酸项目,目前正在进行市场推广和客户认证。

    3.2.2.含氟聚合物

    含氟聚合物是部分氢原子被氟原子取代的烷烃类聚合物的总称,也是一类比较特殊的高分子材料,可由一种或多种含氟单体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而成。含氟聚合物结构复杂、种类繁多、用途广泛。据《含氟聚合物的研究进展及应用》,2021年,全球高性能氟聚合物的市场规模约为37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8%。目前聚四氟乙烯树脂(PTFE)、聚偏氟乙烯(PVDF)、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FEP)共占据约90%的全球氟塑料市场,是应用最广泛的三大含氟聚合物。氟碳化合物R22和R142b是PTFE、FEP、PVDF的重要原材料。

    电缆用FEP发展前景广阔。FEP由四氟乙烯(TFE)和六氟丙烯(HFP)共聚而成,其中六氟丙烯的含量约15%左右。FEP树脂既具有与聚四氟乙丙烯相似的耐高温、低温、防水、防油、耐磨、耐酸碱及多种化学试剂和不延燃等特性,又具有热塑性塑料的良好加工性能。因而它弥补了聚四氟乙丙烯加工困难的不足,使其成为代替聚四氟乙丙烯的材料。国内FEP主要用于电线电缆绝缘材料、涂料工业及石油化工,占比分别为68%、14%、10%。FEP在电线电缆生产中广泛应用于高温高频下使用的电子设备传输电线、电子计算机内部的连接线、航空宇宙用电线及其它特种用途的电线电缆,使用量快速增长。国内高端FEP产能匮乏。目前国内厂商产能主要集中于FEP模压料、通用挤塑料以及浓缩液,主要应用领域为照明和家电用的电线、化工设备内衬、表面防腐,而在高端FEP聚合物分子链段改性设计以及高纯度FEP高分子材料生产方面仍严重缺乏,为满足通讯、电子、新能源等高端领域要求,产品质量提升将会是后期发展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FEP总产能达4.7万吨左右,在建产能4.1万吨。公司挖掘氟碳化合物非ODS用途,依托原料优势投资建设“5000t/a聚全氟乙丙烯及5000t/a聚偏氟乙烯项目”,积极探索氟聚合物领域。

    3.2.3.含氟锂盐

    锂盐是锂电池电解液的关键组分。锂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电解质和隔膜四大部分组成。电解质在锂离子电池中正负极之间起到传导电子的用途,是锂离子电池获得高电压、高比能等优点的保证,一般由高纯度的有机溶剂、电解质锂盐、必要的添加剂等原料配制而成。按质量划分,溶剂质量占比80%~90%,锂盐占比10%~15%,添加剂占比在5%左右;按成本划分,锂盐占比约60%,有机溶剂占比约30%、添加剂占比约10%。

    锂电池高景气度带动电解质锂盐需求旺盛。据EVTank统计,2022年中国电解液出货量同比增长75.7%,达到89.1万吨,在全球电解液中的占比增长至85.4%。根据GGII数据,2022年全球锂电池出货约906GWh,未来3年复合增速38.3%;中国锂电池出货655GWh,未来3年复合增速达38.7%。若按照1GWh对应1000吨电解液,电解液锂盐质量占比12.5%计算,2025年全球电解质锂盐需求量约为30万吨,中国电解质锂盐需求量约为21.8万吨。

    六氟磷酸锂(LiPF6)是当前商业化程度最高的电解质锂盐。从需求看,据EVTank,2021年全球LiPF6出货量为6.99万吨,同比增长48.7%,预计2022年全球LiPF6出货量达到13万吨,同比增长86%。从产能看,2022年底LiPF6名义产能将达到22万吨,2023年名义产能达到40.5万吨。

    国内六氟磷酸锂制备常采用无水氢氟酸、PCl5、卤化锂为原料。截至2023年3月21日,六氟磷酸锂价格已跌至13.5万元/吨,主要系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下探,六氟磷酸锂成本支撑较弱。公司依托无水氟化氢原料,投资建设“福建东莹6000吨/年六氟磷酸锂及100吨/年高纯五氟化磷新建项目”,并围绕六氟磷酸锂进行生产、提纯、回收系列专利布局。“一种高效六氟磷酸锂的生产方法”通过采用杂质含量极低的聚磷酸以及过量的无水氟化氢为起始原料,使得产物六氟磷酸锂转化率更高,通过结晶、分离、干燥得到的六氟磷酸锂纯度更高,同时减少了副产物的产生,大大缩短了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

    新型锂盐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添加比例上升。LiFSI是一种优质新型锂盐,由于具有稳定性高(200℃以下不分解)、低温性能优异、水解稳定性好和环境更友好等优点,可作为替代六氟磷酸锂的下一代二次锂离子电池电解质锂盐。由于成品价格和生产技术的限制,LiFSI目前主要用作电解质六氟磷酸锂的添加剂。根据GGII,头部电池企业的LiFSI添加比例约为0.5%-3%,部分企业添加LiFSI的主流配方已经提升至3%-6%。锂电高镍化趋势有望加速LiFSI落地推广,未来LiFSI有望部分替代LiPF6。

    国内LiFSI建设进度加快,根据GGII,2022年LiFSI规划产能约为7.5万吨。目前国内LiFSI的生产工艺根据合成步骤可分为氯磺酸法(氯化、氟化、锂化)和硫酰氟法(仅氟化、锂化),目前主要以氯磺酸法为主。氯磺酸法根据原料可分为主要两种路线“氯磺酸+氨基磺酸+氯化亚砜”、“氯磺酸+氯磺酰异氰酸”。公司凭借老牌氟化工厂商在氟化步骤上的优势,与江苏华盛合作开展“年产3000吨双氟磺酰亚胺锂项目(一期500吨)”的建设,完善锂电产业布局。

    4.盈利预测

    1、氟制冷剂:三代制冷剂配额战结束,主流厂商降负挺价,随着下游需求回暖,氟制冷剂板块盈利能力有望提升。我们预估氟制冷剂板块2022-2024年收入增速分别为15%、1%、19%,对应毛利率17.2%、28.3%、32.3%。

    2、氟化氢:公司“142Kt/a环保型氟产品生产扩建项目”、“新型环保型制冷剂改扩建项目”及“年产9万吨无水氟化氢及年产1万吨三氟乙烷改造项目”中新增AHF产能有望陆续落地,预估氟化氢板块2022-2024年收入增速分别为32%、20%、47%,对应毛利率10.3%、12.4%、14%。

    3、氟发泡剂:HCFC-141b削减加速,2023年公司生产配额1.45万吨,预估2022-2025年收入增速分别为43%、-19%、0%,对应毛利率40.5%、46.5%、46.5%。

    4、其他主营业务:公司投资建“5000吨/年聚全氟乙丙烯及5000吨/年聚偏氟乙烯项目”及“6000吨/年六氟磷酸锂及100吨/年高纯五氟化磷项目”有望于2024年贡献业绩。

友情链接:西安格力空调维修西安空调维修物业软件公司团建景观灯厂家酸菜鱼加盟费档案密集柜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公司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